天津市静海区星火博众培训学校
20-99人
公司优势

20,861+ 岗位更新等你来订阅
一键订阅最新的岗位,每周送达
🎉恭喜你,订阅成功
继续订阅您可以在邮箱中随时取消订阅
四川中物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7月,是一家专注于硬科技资源价值发掘与提升的专业投资机构。公司凭借其控股股东四川中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及大股东四川久远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强大综合科技实力与品牌影响力,聚焦于"高端制造、新材料、新工艺、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采取多元化策略进行风险投资与资本运作。已成功参与并实现了对东方日升、华通新能源、中物材料、九洲环保等多个项目的投资,并顺利退出,实现了投资收益。
公司的核心使命在于加速双用途技术的转化,培养具备长期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型企业。通过优化整合"技术、资本、团队"三大要素,促进高科技产业与风险资本之间的良性循环,推动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的深度融合。
新亚强硅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03155)成立于1992年,是中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之一,也是中国氟硅行业的十大品牌之一,专注于有机硅精细化学品细分领域的领先企业,并在上交所主板上市。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公司已拥有包括有机硅甲基、乙烯基和苯基在内的系列产品,主要产品作为有机硅新材料的重要原料和关键改性助剂、药物合成中的稳定可靠的基团保护剂以及电子化学品领域的清洗剂和助黏剂。目前,新亚强拥有超过450名员工,在江苏省设有两个生产基地和一个研发中心,总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年生产能力约为2万吨。公司始终致力于有机硅新材料领域的发展,以“专精特新”为发展目标,通过技术创新促进产品升级,以专业的服务赢得市场的信任,以特色产品引领行业发展。依靠强大的研发能力和丰富的专利技术储备,公司形成了甲基、乙烯基功能性助剂和苯基氯硅烷等多个有机硅产品系列,主要产品均被列入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鼓励类别。新亚强的电子级六甲基二硅氮烷更是解决了芯片和光刻胶领域进口替代的问题。新亚强始终坚持技术创新,连续十年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拥有45项核心专利技术和4项高新技术产品认证,并参与制定了11项国家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公司还与杭州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高校保持着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了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苯基单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江苏省有机硅化合物及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
杭州中迈建筑劳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0月,位于杭州市拱墅区,具备抹灰、木工、砌筑、油漆、钢筋、混凝土、模板、脚手架、水暖电、焊接等十项资质,是一家专业性劳务分包公司。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主要承接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的分包及大清包等建筑劳务作业,业务范围涵盖建筑工程、土石方工程、桥梁工程、道路基础工程、道路照明工程、市政工程、路桥工程、园林绿化工程、水利工程、模板脚手架工程。
公司已在上海、广州、广东湛江、宁波、海口、海南琼海、江苏苏州、无锡、南通、重庆、西安、长沙、成都、武汉等地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并与中建二局、中建五局、中建八局、中铁十六局、中铁十九局、浙江省建工集团、葛洲坝集团、广东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山西省工业设备安装集团、中天集团、宏润集团、中国核工业集团、江西省建工集团、陕西省建工集团、中十一水利水电集团、绿城集团、湖南省设备安装集团、宁波轨道交通等200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中环控股集团是一家涉足房地产开发、商业运营、文化产业、智慧物流、绿色建筑、康养农业等六大产业的控股集团公司,总资产超百亿元。在稳健发展中,始终秉承“责任源自内心”的核心理念,立志成为受社会尊重的优秀企业。在业务形态上,实现了从地产开发到多元化产业的迭代升级;在管理模式上,实现了向集团化跨区域管控的成功转型。
中环控股集团高度重视企业品牌建设,以“责任中环、品质地产、超越未来”作为矢志不渝的产品理念。公司于2005年顺利通过ISO9001:2000质量认证,致力于通过专业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打造优质精品工程。同时,秉持“创新改变生活,品质造就未来”的现代人居开发理念,不断创新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通过提升物业服务品质、构建社区文化平台、全方位配套商业服务设施,致力于打造和谐美好城市生活。
为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中环控股集团建设了安徽省第一家非公立艺术馆——中环艺术馆,由水立方主创设计师王敏女士领衔主创,以传播文化艺术、弘扬时代精神为目标,营造全新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中环用自己的产品与服务,传递出对社会的尊重与人文关怀,赢得了良好的品牌口碑。
“产业报国、回报社会、善待民众”,是中环控股集团的企业宗旨。公司不仅以顾客满意为己任,以员工成长为己任,以合作伙伴的共赢为己任,更将行业的协调发展、社会的和谐进步视为责无旁贷的使命。
自2004年成立以来,中环控股集团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积极探索社会管理创新模式,促进社会和谐包容发展,努力成为受社会尊重的优秀企业。公司提出企业要做“解决社会矛盾的缓冲器”,“以敬畏之心对待历史,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长期坚持开展关爱农民工、实施阳光救助工程、救助城市特困家庭、发展城市文化事业、构建和谐社区、促进青年创业成才等系列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