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龙(广东)照明科技有限公司-logo

太龙(广东)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500-999人

公司优势

太龙照明创立于2002年,专注于成为领先的商业照明整体解决方案服务商,目标市场为国际品牌和国内中高端品牌连锁终端,致力于打造具有国际水平的国内一流商业照明企业。公司遵循“专业人才、专业设计、专业制造、专业营销、专业服务”的专业化经营方针,采用先进设计理念和优质电器光源,为用户提供卓越产品和服务,包括灯光设计、技术服务、物流配送和售后保障,现已发展成国内优秀商业照明服务商,并扩展至LED显示屏、广告标识、户外景观亮化等领域,获得业界广泛认可。

太龙照明于2017年5月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股票简称“太龙照明”,代码300650。

总部为太龙(福建)商业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2002年成立的“厦门太龙照明科技有限公司”和2007年成立的“太龙(漳州)照明工业有限公司”,2012年更名。公司位于漳州台商投资区,一期工业园占地35亩,二期工业园占地100亩。

广东子公司太龙(广东)照明科技有限公司于2018年11月在广州成立,主营地产照明集采、商业综合体、城市景观亮化、酒店照明等业务。

【晋升机制】公司重视人才,提供技术与管理双通道晋升,为年轻人提供学习与发展机会。欢迎诚实正直、积极向上、执行力强且具备团队精神的人才加入。

【福利待遇】
1. 工作时间:朝九晚六,人性化安排;
2. 带薪假期:婚假、丧假、产假/陪产假、年假等;
3. 节日福利:端午、中秋、国庆、元旦、春节等节日福利;
4. 公司活动:定期组织爬山、旅行、羽毛球、聚会、旅游及下午茶等活动。

AI智能简历诊断!

想知道你的简历存在什么问题吗?

从简历规范度、职业形象塑造、职场经历、核心能力、职场竞争力五个维度综合评估,为你的求职保驾护航!

立即诊断

20,861+ 岗位更新等你来订阅

一键订阅最新的岗位,每周送达

您可以在邮箱中随时取消订阅

苏州光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于2020年8月在苏州太仓市高新区成立,总投资5亿元,专注于新型智能节能薄膜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公司引进了硅谷先进的产业化博士团队和技术方案,并结合国内成熟的生产管理和研发团队,自主研发并建设了国内首条成熟的智能节能玻璃镀膜生产线,实现了该技术在国内的落地和产业化。公司目前已申请10多项国家专利,样品的关键技术指标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平。公司产品主要包括建筑智能节能幕墙、高铁及汽车变色车窗,以及消费电子产品上的应用,具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东莞市合亮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位于东莞市大朗镇。公司主要从事光伏产品、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照明灯饰、灯具及配件、照明器材、半导体元器件、半导体材料、五金交电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此外,还承接太阳能工程和节能工程,并提供节能技术服务及推广。

北京味微福苑餐饮有限公司,公司规模少于50人,公司类型为民营企业,所属行业为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哈尔滨博汇包装制品有限公司专注于包装印刷、精裱包装、彩箱、纸筒等产品的开发、设计、印刷制造及VI设计、企划设计的一站式服务。公司引进了全新的欧洲海德堡6+1UV印刷机,使用高档专用油墨,确保高品质印刷效果和广泛的承印范围。同时,公司高薪聘请了广东的专业印刷机长,结合顶级烟包UV印刷技术,能够高效完成高难度金银卡和UV印刷。公司秉持高标准的品质要求,以满足客户对包装的独特需求,助力客户开拓市场并保持客户关系。公司无偿为同行提供逆向UV(纳米)印前技术咨询,并义务指导逆向UV纹路设计。博汇包装致力于成为品牌服务供应商,秉承“与客户共同成长”的经营理念,为企业的品牌提供全面的服务和包装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在市场上获得成功,提升品牌价值。2012年至2014年间,公司投资建设了专业的精品包装生产基地,位于道外区民主乡,占地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员工人数超过120人,日均生产常规工艺礼盒3000只、彩色纸箱30000个、纸罐20000个。公司拥有规范的制造流程和严格的品质控制体系,确保产品质量。

国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国机数科”)成立于2023年8月,是国机集团全资设立的一体化数字化转型发展的企业。国机数科专注于服务数字中国建设的核心功能,依托国务院国资委首批批准的“农机云”“机械装备行业云”建设运营,发挥机械工业领域的传统优势,围绕行业发展需求,培育数字科技技术,提升数字产业能力,塑造数字国机优势,打造国家重点行业领域数据可靠运营方,赋能行业发展,服务社会,为制造强国、农业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国机数科将充分发挥机械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主力军的作用,构建以南京、北京双中心驱动,推动农业与工业共融发展、辐射全国的布局,促进数字技术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建设中的应用。聚焦“智慧融合”“以云促产”“云产共生”,推进农业芯片、工业软件、行业大模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增强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服务能力,加速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成为数字经济的领跑者和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