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森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00-499人
公司优势

热招职位
相关职位
热门城市
20,861+ 岗位更新等你来订阅
一键订阅最新的岗位,每周送达
🎉恭喜你,订阅成功
继续订阅您可以在邮箱中随时取消订阅
苏州乾川历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公司规模为少于50人,公司类型为民营公司,所属行业为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苏州源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公司规模为少于50人,公司类型为民营公司,所属行业为影视/媒体/艺术/文化传播。
北京领投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12月10日,主营业务范围包括投资管理等。
江苏美好置地有限公司,坐落于享有“文昌水秀、祥泰之州”美誉的江苏省泰州市,是一家以房地产开发为核心业务的综合性集团企业。公司注册资本金高达2亿元人民币,是泰州市内唯一具备国家一级开发资质的房地产开发商。
自2012年起,美好置地连续入选中国房企500强及江苏房企50强行列,成为泰州本地唯一上榜的品牌。公司现有员工约160名,其中90%以上的工程和技术管理人员均拥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为了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公司实施了双轨制策略:持续引进本科大学生,并定期组织员工培训。
在房地产开发领域,美好置地占据领先地位,其开发项目总面积接近300万平方米(含在建项目),包括三大高品质住宅区和一座金融商务大厦。其中,“美好·凤城国际”引领泰州复合地产潮流,首开28万平方米复合地产项目;“美好·上郡”以“城市中央,郡临天下”为主题,总建筑面积达50万平方米,打造了品质豪宅;“美好·易居城”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为理念,总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成为泰州东部核心区域的代表。而美好环球大厦,规划总面积超过8万平方米,集酒店、办公、金融功能于一体,是综合性建筑的典范。
2009年,美好·凤城国际荣获“最佳楼盘”称号,美好·上郡则在2009年获得“最佳楼盘”荣誉,并在2010年被评为“最值得期待的楼盘”。美好置地亦在当年荣获泰州房地产品牌影响力企业榜首。2010年及2011年,公司连续两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大关。
在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美好置地不忘回馈社会。2009年12月,捐赠价值3000万元的社区幼儿园,助力泰州教育事业发展;2010年3月,为岳王庙的修缮捐款100万元;截至2011年底,累计慈善捐款总额达到520万元;2012年,赞助2200张门票支持泰州慈善文化惠民活动。
江苏美好置地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人才视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员工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优厚的薪酬福利待遇。我们诚挚邀请广大有志之士、青年才俊加入,共同开创美好未来。
浙江工商大学,坐落于美丽的杭州市,其前身可追溯至1911年的杭州中等商业学堂,至今已有百年办学历史,知名校友包括章乃器、骆耕漠等人。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更名为杭州商学院;2004年,再次更名并正式定名为浙江工商大学。
学校涵盖了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文学、法学、理学、历史学、哲学、艺术学等九大学科领域,并具备博士后流动站,提供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学士学位授予权以及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同时招收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并对同等学力人员开放申请硕士学位的资格。在校学生总数超过34,400人,其中约26,500人为全日制本科生。
学校设有包括工商管理学院、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在内的23个学院及多个研究机构,如现代商贸研究中心、浙商研究院等,共计50余个研究机构。学校还拥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8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11个硕士专业学位门类,覆盖21个招生领域。此外,学校还设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5个省级重点专业、61个本科专业(在14个省市区列为第一批招生,30个本科专业列为浙江省第一批招生)。
学校在学术研究方面成果显著,拥有一系列重点学科、实验室和创新团队。在师资力量上,学校现有教职工205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570多人,博士生导师55人,正高级职称259人,副高级职称684人,博士597多人。学校还拥有“浙江省特级专家”、“***突出贡献专家”、“省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等多个称号的教师,以及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入选省“151人才工程”等各类人才。
在国际合作方面,学校与全球多个国家的50多所大学和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中国语言与文化、中国与中国商务、商务汉语等多个培训、合作项目。自2004年起,学校与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合作培养项目管理硕士(MPM)。
学校的校园占地面积129.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95.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到2.88亿元,教学用计算机共有11000余台。图书馆收藏纸质图书237.87万册,数字资源总量为72210GB,中文纸质报刊2110余种,外文纸质报刊240余种,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共计21000余种。
浙江工商大学坚守“诚、毅、勤、朴”的校训,积极实施“创新强校,特色名校,加快转型,跻身百强”的发展战略,致力于建设成为一所具有特色、高水平、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