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大红门
500-999人
公司优势
北京二商肉类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其历史可追溯至1955年的北京市第五肉类联合加工厂。2019年9月,首农食品集团以北京二商大红门肉类食品有限公司为主体,吸收合并北京月盛斋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和北京荷美尔食品有限公司,组建成立北京二商肉类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有肉食品企业在改革开放浪潮中蓬勃发展,北京二商肉类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及其下属企业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历程,见证了国有肉食品加工企业从统购统销到市场化经营、从分散到整合、从兴盛到调整再创辉煌的变迁,也折射出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经历挑战、曲折并逐步迈向繁荣的发展轨迹。

20,861+ 岗位更新等你来订阅
一键订阅最新的岗位,每周送达
🎉恭喜你,订阅成功
继续订阅您可以在邮箱中随时取消订阅
集设计、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结构供应商
汕头嘉斯顿酒店(猛狮凯莱酒店)为凯莱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一家商务酒店。
酒店设有258间标准客房、行政套房及总统套房。
提供全日制餐厅,设有多样品种与不同装饰风格的宴会厅,可容纳600人的大型豪华宴会厅及可容纳400位嘉宾的欧陆式露天西式花园宴会厅,适合举办400至600人的冷餐会、自助餐会、鸡尾酒会及豪华西式婚宴等特色宴会、庆典、会务和商贸活动。
配备全市独有的高空恒温双开合屋顶泳池及全天候星级健身房。
淮北云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公司规模为少于50人,公司类型为民营公司,所属行业为互联网/电子商务。
吉林省智农慧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三农领域数字化服务的企业,通过数字AI机器人农产品智能销售专卖店和线上“米梁源”销售平台,构建“六链合一”的生态系统,即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信息链、市场链深度融合,形成区域高效运转和链式发展的新模式。公司立足东北,辐射全国,推动区域经济与乡村产业升级。
公司以“数字化技术+全民推介”为双轮驱动策略,以“链经济”商业模式为核心,建立广泛传播体系,在品牌创新与传播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拥有专业团队。通过整合AI智能销售渠道,聚焦区域农特优品,深入挖掘地域文化与产品价值,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吸引力的传播营销案例,有效提升区域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为市场拓展提供有力支持。
未来,智农慧谷将继续坚持服务“三农”的宗旨,借助智能AI将发展各环节连接成链,打造推动地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助力三省一区(东三省+内蒙古)品牌突破地域限制,走向全国乃至国际市场。
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是由中科院、山东省人民政府和青岛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的国立科研机构。2019年6月17日,山东省、中科院和青岛市三方签署协议,以青岛能源所为依托单位,共同筹建山东能源研究院,旨在满足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重大需求,支撑国家能源创新体系建设。2020年1月9日,山东能源研究院正式成立。微生物制造工程中心由原微生物代谢工程研究组(2008年组建)发展而来,于2020年成立。中心负责人吕雪峰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生物燃料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省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筹)负责人;先后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2013)、国家杰青(2015)、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6)、国家级人才计划(2017)。中心以微生物合成生物技术和绿色生物制造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致力于应用系统生物技术、合成生物技术及过程工程技术手段,揭示重要的微生物生理和代谢功能机制,实现能源产品、医药产品和大宗化学品的绿色生物制造。中心已组建包括3名研究员、8名副研究员、3名助理研究员、4名博士后(其中2名为外籍)以及十余名项目聘用人员的研究队伍;现有办公和实验区面积1100余平方米,配置了蓝细菌培养平台、微生物发酵平台、分析测试平台等重要功能区,拥有百余台/套大型实验设备,总价值2000余万元;建有占地13亩的微藻产业化示范基地及加工精制功能车间。中心先后与波音公司、壳牌公司、道达尔等跨国集团开展横向技术合作,与德国弗莱堡大学、德国罗斯托克大学联合承担国际合作项目,与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开展合作交流并联合发表多篇论文。中心注重院企合作和技术转移转化,与青岛琅琊台集团、浙江海正药业、山东鲁抗医药、浙江国光生化等国内知名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在微生物合成生物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应用方面进行联合研究,已完成技术转让3项;2018年与浙江海正药业共建“真菌药物联合实验室”,2019年与鲁抗医药共建“合成生物技术与微生物药物联合实验室”。基于自主创新的螺旋藻甘油葡糖苷合成技术,已成立创业公司“中科蓝智”,建成规模化示范和生产基地,有效推动了技术产业化应用。中心以合成生物技术和绿色生物制造技术的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和实际应用为目标,将从“资源采集、原始创新、技术集成”三个层面展开研究布局,重点在蓝细菌合成生物技术和光合生物制造、丝状真菌合成生物技术和生物资源挖掘、酵母合成生物技术和传统中药功能组分合成技术三个方向上进行攻关,打造一流的微生物制造工程创新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