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鑫星新材料有限公司
20人以下
公司优势
热招职位
相关职位
热门城市
20,861+ 岗位更新等你来订阅
一键订阅最新的岗位,每周送达
🎉恭喜你,订阅成功
继续订阅您可以在邮箱中随时取消订阅
广东玛西尔电动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玛西尔电动车企业旗下的子公司,专注于生产玛西尔品牌的电动车。玛西尔电动车企业整合资源,旗下包括深圳玛西尔电动车有限公司、广东玛西尔电动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东明玛西尔电动车有限公司三家公司。玛西尔电动车企业凭借其自主研发和生产主要电动车组件的能力,成为国内领先的高科技电动车制造商。目前,公司拥有17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聚集1100多名专业人才。
玛西尔电动车产品线丰富,涵盖电动观光车、环卫系列电动观光车、高尔夫球车、电动警车、箱式小货车、带斗球车、平板运输车、电动叉车和清洁设备车辆等十大系列,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产品远销全球136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于环卫、旅游、高尔夫球场、园林小区、警备等多个领域,深受市场认可。
玛西尔电动车始终秉持自主研发和掌握核心技术的发展战略,在美国D&P公司的支持下,建立了模具设计及制造部、电子研发部、电动车研发部等专业部门,并拥有一支超过100人的技术研发团队。通过采用励磁电机驱动和电脑智能数字控制技术,实现了电动车电控部分的优化匹配,显著提升了电动车的整体性能。在科技创新的持续投入下,玛西尔电动车的技术始终保持国际领先地位。
作为一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玛西尔电动车已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每辆车均配备有世界车辆识别标示(VIN),确保产品质量可追溯。公司通过ISO9001认证,严格把控采购件质量,执行全面的质量检测和跑道测试,确保产品达到高标准。此外,玛西尔电动车还荣获多项荣誉,如“高新技术企业”、“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中国出口名牌备选企业”、“广东省名牌产品”等。
玛西尔电动车以“科技为先、树行业精品、创国际品牌”的质量方针,致力于打造“规模化、现代化、国际化”的电动车企业形象,旨在成为中国特种电动车领域的知名品牌。我们期待以卓越的产品和服务,为中国电动车行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陕西格亚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产品设计、生产、加工、销售和售后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新能源企业,专注于电动三轮车领域。
公司成立于2005年3月,厂区占地11000平方米,现有员工150余人。2012年取得武器装备质量体系证书,2015年取得三级保密证书,2018年取得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证书,主要服务客户有中国航发东安发动机、中航工业哈飞、703所、哈工大、哈尔滨电机厂、阿尔斯通等。现主要致力于航空发动机和直升机传动系统零件的机械加工和服务;飞机及飞机发动机一般零部件的加工和服务。公司现在所承担直升机系列的任务有Z8、Z9、Z11及飞机附件传动机匣等。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声学所)成立于1964年,其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的水声学研究室、空气声学研究室、超声学研究室和位于海南、上海、青岛的3个研究站。声学所是从事声学和信息处理技术研究的综合性研究所,总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自2014年起,声学所作为中国科学院海洋信息技术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海洋创新院”)依托单位,扎实推进建设工作,海洋创新院于2016年末通过验收,进入正式运行阶段。
2017年6月13日,海洋创新院第一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声学所举行。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四类机构“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任务书》。会议认为,海洋创新院工作积极主动,筹建期注重制度体系建设,建设试点工作顺利通过了中科院验收评估,“十三五”规划被评为中科院优秀规划,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截至2017年底,声学所共有在职职工819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758人,包括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20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49人。共有“万人计划”中青年领军人才2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全国创新争先奖1人,首都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入选1人。
声学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设有物理学(声学)、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号与信息处理)、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等3个专业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点,物理学(声学)、信息与通信工程 (信号与信息处理)、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等4个专业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物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等2个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目前,共有在学研究生511人 (其中硕士生254人、博士生257人),在站博士后21人,在所联合培养研究生31人。
2017年,声学所共有在研项目937项。其中,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项、面上项目69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3项;主持或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5项;主持或承担重大仪器研制项目7项;主持或承担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课题11项、院重点部署项目4项;承担国际科技合作项目30项、院地合作项目5项。
2017年,声学所积极建议、争取和承担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任务,共组织申报各类科技项目458项,已落实318项,落实科研经费约9.99亿元,完成重大科技任务的组织实施工作,全年在研科研项目937项,共有192个项目完成了结题验收。在做好对外争取科研项目的同时,积极开展海洋创新院和声学所自主部署科研项目工作,部署海洋创新院项目10项,声学所青年英才计划项目48项。2017年声学所各项科研项目进展顺利,完成了全年科研生产任务。
2017年“深海勇士”号4500米载人潜水器声学系统突破了图像、数据、文字、摩尔斯码、语音5种通信模式下的双向有效通信技术,实现高速可靠通信,性能指标全面超越国际同类潜水器;高分辨率测深侧扫声纳在不同深度海底均完成了精细测绘,生成的地形分辨率达到了亚米级;基于国产化多普勒速度仪、惯导以及声学定位设备形成的高精度组合导航系统,首次实现了潜水器重复定点作业的能力;在声学系统自主研制与集成方面实现了国产化方向上的大幅跨越,为实现我国载人深潜向万米的重大突破奠定了重要基础。
2017年,全所共出访60批155人次,主要包括考察访问21人次、参加国际会议90人次、执行合作研究协议项目44人次;接待来访外宾18人次,其中邀请来访10人次,顺访8人次。新开拓的国际合作伙伴有葡萄牙、挪威等国家;新增中俄、中葡2项重点国际合作项目。与国外科学家联合发表论文23篇,新签订国际合作协议1项。
面向“一带一路”倡议,声学所积极争取和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实施。已落实中-俄北极声学合作研究、中-葡面向一带一路的大西洋海底特征与声学监测系统联合研究、中-挪复杂海区环境特征获取及可靠水下通信联合研究等国际科技合作项目8项。三次赴斯里兰卡开展海上考察和水下考古,扫测海域300平方海里,获取了该海域有关海底、水文环境等数据资料,已发现并核实一艘海底沉船,是我国首次在印度洋开展的科学考察和沉船探测任务,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并可进一步推进中斯科技文化交流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