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怡合达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500-999人
公司优势
公司专注于自动化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提供FA工厂自动化零部件的一站式供应服务。深耕自动化设备领域,通过应用场景对零部件进行标准化设计和分类选择,借助标准设定、产品开发、供应链管理和平台化运营,依托信息和数字化驱动,致力于为自动化设备行业提供高品质、低成本、短交期的零部件产品。
公司愿景是“推动智能制造赋能中国制造”,致力于成为行业领先的FA工厂自动化零部件一站式供应商。公司依托平台化支撑和信息数字化驱动,整合社会资源,连接自动化设备行业的上下游资源,以标准设定和产品开发为起点,遵循“产品供给—平台整合—生态驱动”的发展路径,逐步提高自动化设备零部件的标准化、模块化和组件化覆盖率,提升供给效率,降低成本,最终推动自动化行业的技术进步。
热招职位
相关职位
20,861+ 岗位更新等你来订阅
一键订阅最新的岗位,每周送达
🎉恭喜你,订阅成功
继续订阅您可以在邮箱中随时取消订阅
公司业务范围:
1. 作为中华龙IP的持有方,负责中华龙IP的拓展运营、对外授权、企业跨界合作、IP衍生品与联名款的设计开发。
2. IP设计:公司先后负责了众多IP的设计开发,包括河南卫视马上腾龙、康师傅等。
3. 文创设计、产品及周边设计与开发:作为Casio等企业产品企划的长期合作伙伴,公司先后为众多潮牌、IP设计联名款产品、包装设计、周边设计,爆款频出。
公司专注于工装、家装及商业店面项目落地,提供设计、施工、材料一体化服务的装修设计公司。
自1998年起,明兴集团深耕建材领域,从中国的开放前沿深圳起航,现已成长为全国性的大型企业。集团旗下“广岐牌”系列产品,包括镀锌钢管、衬塑复合管及涂塑复合管,均已成为市场上的知名产品。秉持“专注一事五十年,铸就优质管材”的理念,我们致力于为各类建筑工程提供可靠的消防管、生活用水管等高品质管材。
目前,集团拥有三大生产基地,分别位于天津、佛山和深圳,全面覆盖华北、华南和珠三角地区。我们研发、生产和销售镀锌钢管、衬塑复合管、涂塑复合管、镀锌方矩管等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市政、工业、商业和住宅等各类工程的消防、给排水、电气设施等领域。
为了确保客户获得最优质、快捷的服务,我们设立了五大控股公司,构建了完整的产业链,涵盖了从焊接钢管、镀锌管、衬塑管、涂塑管到自有物流的一条龙管理。这一模式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让客户在购买和使用我们的产品时感到安心无忧。
除了核心管材产品外,我们还提供多样化的配套产品,如焊管、球墨管、螺旋管、无缝管、家具管等管材,以及角铁、方通、扁通、槽钢、扁铁、圆钢、工字钢、H钢等型材,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凭借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我们严格执行国际和国内的专业标准,确保产品质量。公司已通过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获得了广州市质量监督检测研究所的产品检验。"广岐牌"商标更是赢得了多项荣誉,包括“中国管材行业十佳影响力品牌”、“中国绿色环保建材首选品牌”、“中国市场公认名牌产品”和“全国质量信誉服务AAA企业”等。
在当前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中,明兴集团的员工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其中,以坚实的步伐向着既定的目标迈进。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全国同行业的领军品牌,赢得广大市场的良好口碑。
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服务,明兴集团致力于成为建材行业的领导者,为客户提供更多元化、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共同推动中国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
是一家会唱歌,会跳舞的蛋糕店,有兴趣可以加入我们。
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位于北京的怀柔科学城,前身是2006年成立的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中心(非独立法人分支机构)。2017年,根据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的决定,公司名称变更为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目前,公司由12家股东单位共同持有,注册资本为25,643.51万元。
轻量化院设有多个研发实体,包括材料工程技术研究所、装备制造技术研究所、轻合金成形事业部、数字化制造技术研究所、山东3D打印暨先进制造创新服务平台(潍坊平台)、烟台分公司、德州分公司以及中机新材料研究院(郑州)。其中,轻量化院是《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之一——“国家轻量化材料成形技术及装备创新中心”(简称国创中心)的全国第八家实体,同时也是先进成形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首批通过科技部验收并被评为“优秀”)、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简称04专项)中“精密塑性成形技术与装备创新能力平台”的一部分。
轻量化院的目标是构建轻量化材料、成形工艺与装备设计、研发、试验、检测、中试的一体化创新生态系统,成为全球领先的轻量化材料及成形制造技术与装备创新机构。
截至2021年底,轻量化院共有正式员工207人,其中科研人员146人,包括35名博士、96名硕士;研究员29人、高级工程师32人。公司拥有多位顶尖人才,包括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等国家级专家5位、1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以及23名博/硕士导师。此外,公司在读全日制硕博研究生45名,博士后研究人员10名,平均年龄约为35岁,形成了一支年轻且专业结构合理的科研创新团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