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第五展部
100-499人
公司优势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构成了我国最大的国有金融保险集团,也是我国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业务范围全面涵盖寿险、财险、企业和职业年金、银行、基金、资产管理、财富管理、实业投资、海外业务等多个领域。
2022年,中国人寿集团合并营业收入站稳万亿平台,合并总资产突破6万亿元大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约610万亿元,实体经济直接投资存量规模突破3.9万亿元。
2022年,中国人寿集团位列世界品牌实验室“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第92位;2023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中国人寿品牌价值达人民币4855.67亿元,在中国金融保险行业中蝉联第一。
2022年中国人寿集团位列《财富》世界500强第40位、世界品牌实验室“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第5位。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下设企业如下: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广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人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中国人寿保险(海外)股份有限公司
国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国寿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保险职业学院
核心理念
成己为人 成人达己
经营理念
诚信 创新 人本 价值
品牌口号
相知多年 值得托付 要投就投中国人寿
“相知多年 值得托付”是中国人寿沿用多年的品牌口号,是“双成”核心理念的对外展现。
中国人寿的企业文化以“成己为人,成人达己”为核心理念,强调通过不断完善自我来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并通过成就和帮助他人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这一理念体现了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哲学观念。
在具体实践中,中国人寿坚守“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协作、特别能奉献、特别守纪律”的企业精神。其经营理念是“依法合规、创新驱动”,注重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推动各领域创新,激发企业活力。服务理念则是“诚实守信、客户至上”,致力于以诚信赢得客户的信赖与忠诚。同时,“以人为本、德才兼备”是中国人寿的人才理念,重视人才作为推动企业发展的根本力量。
此外,“双成”理念还体现在企业与员工、股东、行业以及社会的相互关系中。例如,企业与员工应相互依赖、共同成长;企业应努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回报广大股东等。这些关系共同构筑了一个持续发展的共赢生态圈。
中国人寿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 创业起步阶段(1949年-1959年):中国人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49年10月20日成立的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所经办的人身保险业务。到1958年,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共收入保费16亿元,其中人身险业务占8.81%。
2. 恢复发展阶段(1979年-1996年):1979年,中断了20余年的国内保险业务正式恢复。1982年,开始恢复办理人身保险业务,发展势头迅猛。1982-1995年的13年间,平均每年以40%的速度递增,原人身险保费收入累计820亿元,为4亿多人次支付保险金360亿元。
3. 快速发展阶段(1996年-2000年):这一阶段,中国人寿经历了从单一保险产品到多元化保险产品的转变,市场份额和业务范围迅速扩大。
4. 国际化阶段(2003年-2007年):2003年12月17和18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上市。2007年1月9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回归国内A股上市,成为国内首家“三地上市”的金融保险企业。
5. 创新与转型阶段(2014年至今):进入2014年,由于资本市场转暖,保险公司投资受益加强。在2017年保险行业管制越来越严,监管强调保险应该回归保障,我国保险行业正式告别了通过中短存续期保险快速扩张的时代。同时,中国人寿通过战略参股方式进入证券、信托、期货、地产等行业,开创保险、投资、银行三大板块协同发展新阶段。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在近期获得了多项荣誉,具体包括:
“2023年度卓越保险公司”和“2023年度数字化转型机构”两项大奖。
“2023高质量发展保险公司方舟奖”“2023保险业创新方舟奖”和“2023保险业优秀社会责任方舟奖”三项大奖。
中国银行保险报2023年中国保险业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
每日经济新闻2023年度“金鼎奖”年度卓越人寿保险公司。
金融界2023“燕梳奖”全球保险科技贡献奖和全球保险科技案例奖。
和讯网第二十一届“财经风云榜”年度影响力保险公司和社会责任年度大奖。
2023年时代金融“金桔奖”社会责任金融机构奖。
2022年度影响力保险公司、2022年度社会责任大奖、2022【ESG先锋60】年度社会责任优秀奖等。
这些荣誉体现了市场和媒体对中国人寿寿险公司在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企业社会责任、品牌影响力等方面的充分肯定。

20,861+ 岗位更新等你来订阅
一键订阅最新的岗位,每周送达
🎉恭喜你,订阅成功
继续订阅您可以在邮箱中随时取消订阅
江苏昊冠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创立于2012年,集机械设备及配件、汽车零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是综合性的精密机械制造企业。公司总部设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伙工业园,拥有便捷的交通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在发展中,公司坚持技术创新和质量优先的理念,组建专业研发团队并配备先进设备,专注解决行业关键技术难题,增强产品竞争力与附加值。同时,公司积极推行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采用先进信息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化生产管理,提升效率与质量。未来,江苏昊冠将秉持“诚信、创新、协作、共赢”的核心价值观,持续强化自身能力,助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
西藏锐语百川商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专注于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线上线下财、税、商、法一体化服务。公司专注于财税经济领域的研究,提供包括财税经济服务和培训在内的多种业务。
公司秉承“专业创品质,诚信造价值”的企业理念,与多家业内知名机构如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中税咨询集团、铂略咨询平台和转让定价先锋思迈特等保持战略合作关系。目前,公司已服务于紫光集团、碧桂园、万达、TCL、荣盛集团和新奥集团等众多优质客户。
2019年,公司受西藏自治区工商业联合会和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会委托,作为秘书联络处成功举办了西藏首届可持续发展与财税法治高峰论坛,该论坛每年举办一次。
2020年,公司推出了“税语者”平台,采用线上与线下同步发展的模式,进一步创新了服务方式。
西藏锐语百川商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财税界的新锐企业,拥有良好的信誉和发展前景。公司坚持专业为支撑、服务为根本,锐意进取,稳步发展,致力于为社会创造价值。
总公司:西藏锐语百川商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分公司:西藏税语者网络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办公地址: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色拉北路雪域明珠园53-4
分公司:深圳税语者财税咨询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海德三道(深圳湾段)1288号航天科技广场B座11层G29
北京新能雅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员工规模50-99人,企业性质为民营企业,所属行业为煤矿及设备制造,主要从事煤矿机械设备的设计与生产,公司网址为www.bjxnyt.com。
中阅联创,一家专注于儿童读物的综合性文化企业,具备独立的选题策划、文字编辑、排版设计能力,以及完整的纸张供应与印刷加工系统。成立于2015年的中阅出版传媒文化产业集群,作为湖北首屈一指的民营文化产业集群,以“文化出版为核心”,致力于构建产业生态闭环。
秉持“做强主业、做大产业”的战略方针,集群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了纸张物资贸易、图书策划发行、电商销售平台、智能云仓物流四大业务板块,取得了显著成效,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湖北中阅联创文化有限公司则专为中小学生提供富有价值的文化产品,其业务涵盖图书策划与发行、数字内容、IP衍生与运营等多个领域。凭借优质内容、丰富经验与高效营销渠道,实现了创意、内容、技术与品牌的有效融合,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文化产品。
公司业务重心集中在图书策划与发行上,占主营业务的90%以上,主要分为少儿和教辅两大类,以版权图书为主导方向。在数字内容领域,公司不断创新,拓展电子书、有声书、在线教育视频课程及IP衍生与运营等业务,为多元化经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依托线上与新媒体营销网络,公司在学前启蒙、儿童文学、语文课外阅读等领域建立了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公司团队以知识、智慧和技能为核心,专注于开发符合时代需求的高品质图书,传播正向价值观和文化知识,坚持“阅于形,悦于心”的理念,致力于提供优质书籍,创造持久的企业价值。中阅联创,正以其独特的文化符号,引领着儿童阅读的未来。
临沂钢铁投资集团不锈钢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50亿元人民币,实施一项规模为240万吨的高端不锈钢项目。此项目旨在大力提升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的不锈钢产品,以此促进全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项目完全投入运营后,预计能实现年销售收入500亿元人民币,新增近4000个就业岗位,并间接带动超过2万个工作岗位在下游相关产业中,从而对区域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按照总体规划,该项目将分两个阶段进行建设,总面积为2700亩。一期工程占地约279亩,总投资16亿元人民币。一期项目将利用华达钢铁提供的2座50吨电炉产能指标(相当于72万吨产能),首先建设一座90吨电炉,同时配备2座90吨AOD炉、2座90吨LF炉和1台单流板坯连铸机,形成每年70万吨的炼钢连铸车间及相关辅助设施。剩余2万吨产能指标将用于后续建设。
在第二阶段,项目将利用闽源钢铁的2座60吨转炉产能指标(折合170万吨产能)及一期项目剩余的2万吨产能指标,进行产能置换。新设2座130吨AOD炉,配套建设2座40吨化合金炉、1套130吨脱磷转炉、2座130吨LF炉、1座130吨VOD炉、1台单流板坯连铸机和1座5机5流方坯连铸机,实现每年171.6万吨的粗钢产能。此阶段主要生产300系、400系及部分双相不锈钢,形成包含不锈钢带和不锈钢棒线在内的多样化产品结构,最终目标是达到年产240万吨的高端不锈钢生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