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明月眼镜有限公司
1000-9999人
公司优势
品牌建设对于卓越企业至关重要,尤其对于与人们日常紧密相连的眼镜产品而言,明月镜片自创立之初便确立了品牌战略,聘请知名演员陈道明担任代言人,不断为品牌价值积累注入活力。面对外资并购的浪潮,明月镜片坚定自主发展之路,多次谢绝外资收购提议,持续在全球市场中脱颖而出。通过与日本三井、韩国KOC等企业的合作,明月镜片实现了原料自给,成为全球少数几家掌握原料自主生产能力的镜片企业之一,并向其他同行开放供应,推动整个行业共同发展。
明月镜片拥有一支行业领先的研发团队,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并与庄松林院士及其团队合作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和眼镜工程技术中心,还荣获国家工信部首批绿色工厂认证,是国内镜片行业唯一获得此荣誉的企业(数据截至2017年12月)。
展望未来,明月镜片将继续以品牌为核心,结合全球化视野,通过品牌建设和资本运作双轨并进,提供更优质、更专业的商品和服务,让更多的用户享受到高质量镜片带来的视觉健康提升,从而全面提升生活品质。

热招职位
相关职位
20,861+ 岗位更新等你来订阅
一键订阅最新的岗位,每周送达
🎉恭喜你,订阅成功
继续订阅您可以在邮箱中随时取消订阅
慧镕电子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慧镕电子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慧镕股份”或公司),成立于2014年8月,专注于绿色云计算建设的高新技术领域。公司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深圳、成都等13个主要城市设有供应链中心,在美国、澳洲、新加坡、印度、印尼等多国拥有分支机构。
慧镕股份被科技部上海市认定为“科技小巨人”,并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选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同时也被列入上海市“卡脖子”关键领域名录。凭借近七年的快速发展,公司现已具备从软件开发到硬件制造,再到ICT生命周期管理、数据安全处理、云计算服务及云安全体系构建的全方位能力,致力于高效实现绿色云平台的搭建。
作为全球领先的云生命周期管理综合服务商,慧镕股份秉承“创新服务、以人为本、追求卓越、贡献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致力于帮助合作伙伴实现“降低运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目标。同时,公司坚持环保理念,致力于减少电子产品的环境影响,推动电子产品的绿色循环使用。
东莞铭意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东莞铭意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规模小于50人,属于民营企业,业务领域为外包服务。
重庆市九龙坡区安珀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安珀社工是在民政局登记注册的一家为社会大众提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公益执行机构。通过开展共享奶奶、艺术梦想课堂、反鸡娃教育、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桃花朵朵开”和“宝妈带货团”等公益项目,助力公益事业在社区内长期发展。
中储智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储智运成立于2014年,是国务院国资委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单位,现隶属于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是集团内提供智慧物流服务、数字供应链解决方案的科技型企业。公司在发展中坚持党建引领、秉承红色基因、牢记央企担当,规范经营,行稳致远。
中储智运围绕供应链全业务流程、业务对象、业务场景,依托对前沿技术的研发及应用,以“效率、体验、价值”为核心目标,规划打造中储智运数字化解决方案支撑体系、业务平台支撑体系、大数据产品体系,从而赋能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商品交易、运输、仓储、融资等全链条数字化能力,构建数字供应链新世界。
中储智运平台已整合货主企业3万余家,专业运力会员300余万。中储智运业务已经覆盖全国,涵盖地市级运输线路42000余条。2021年,平台年度运输收入突破300亿元。截至目前,平台单月成交吨位超2500万吨,单月最高运输收入超30亿元。平均为货主降低成本10%,司机找货时间减少69%,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为推动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突出贡献。
中储智运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领域,十分重视公司知识产权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目前已持有知识产权241项,包括发明专利20项和软件著作权221项。自成立以来,公司已获得行业各类最高荣誉,包括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科技发明奖一等奖、中国流通领域协同创新奖、中国电子商务物流优秀服务商、中国物流信息化十佳服务商、货运行业金运奖、社会责任奖、中国智慧物流十大创新引领企业。
中储智运以“智能供应链,运营新动能”为企业使命,旨在构建供应链服务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集成化创新的智能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平台与模式,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中储智运坚持“精一 精诚 精益 精准”的企业价值观,向着“为客户美好未来创造卓越的智能供应链新世界”之愿景奋力前行。
天津中科先进院
天津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先进院”)成立于2015年6月17日,由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作共建,是中国科学院和天津市科技合作的成果。天津先进院作为中国科学院电动汽车研发中心的依托单位,聚焦新能源汽车行业难点,围绕整车检测技术、氢燃料电池技术、电机及电池控制技术等核心产业技术进行布局,通过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推动成果产业化与应用。重点推进国际先进碳纤维复合材料及其轻量化部件的设计、生产、应用与检测全产业链的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