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源
1000-9999人
公司优势
碧水源致力于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专注于运用自主研发的膜技术解决中国面临的主要水问题,如水质污染、水资源短缺和饮水安全。作为世界领先的膜技术企业之一,公司坚持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双轨策略,凭借其在膜材料研发、膜装备制造、膜工艺应用及数字化水务运营方面的优势,已成为中国环保和水务行业的领军企业,也是全球膜装备生产和供应领域的佼佼者,位列“全球水务50强”第36位。
碧水源在北京、天津、南京、昆明和无锡等地设有膜研发和制造基地,拥有包括微滤膜、超滤膜、超低压选择性纳滤膜和反渗透膜在内的核心技术。年生产能力可达微滤膜和超滤膜1800万平方米,纳滤膜和反渗透膜1200万平方米。公司产品线丰富,包括高性能低能耗膜生物反应器、双膜新水源工艺、智能一体化污水净化系统等,这些产品已在多个水环境治理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
碧水源参与了多个水环境敏感区域的治理项目,包括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完成了数千个膜法水处理工程、数百个国家重点治理工程、数十座地下式再生水厂、多个高品质饮用水工程和海水淡化工程。碧水源的MBR膜在中国市场占比超过70%,日处理能力超过2000万吨,每年新增高品质再生水量超过70亿吨。近年来,公司还积极拓展盐湖提锂业务,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参与者,扩大国际影响力。
碧水源每年将10%的归属母公司净利润投入到技术研发中,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并曾两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公司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科技重大水专项、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重点研发计划。碧水源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美国工程院院士工作站、李锁定创新工作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并与清华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等机构合作成立了联合研发中心。此外,公司还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火炬创新园设立首个中国境外火炬创新园区,并牵头组建了膜生物反应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水处理膜材料及装备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
面向未来,碧水源将继续以“承担社会责任,建设生态文明”为企业使命,通过加强战略规划和创新推动,为改善水环境、开发新水源、保障饮水安全以及城乡生态环境建设做出贡献,不断探索新领域新赛道,在全球范围内展现中国企业的强大创新实力。
热招职位
相关职位
20,861+ 岗位更新等你来订阅
一键订阅最新的岗位,每周送达
🎉恭喜你,订阅成功
继续订阅您可以在邮箱中随时取消订阅
深圳市鑫诺诚科技有限公司招聘英才
广东禾胜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位于松山湖国家高新技术园区,是一家专注于IT系统集成与信息化技术服务的专业企业。通过不断拓展业务,我们在多个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在行业内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我们的服务包括数据中心的整体设计与建设、系统集成的整体解决方案以及信息安全等多个方面,这些领域都为我们带来了宝贵的行业经验和项目案例。我们与华为、深信服等众多行业领先的厂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我们始终秉持创新精神,致力于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团队的建设。我们充分利用人才和团队的优势,构建了高效运行的机制和管理体系,以提供先进且高效的信息化技术服务。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我们诚邀以下杰出人才共同成长和发展。
湖北智见未来在线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在武汉创立了面向中国高中生和大学生的日语高端升学品牌。作为中国高品质的日语升学服务提供者,该公司获得日本ISI教育集团官方授权,借助日本庞大的语言教育集团资源,依托ISI教育集团在日本的四大语言学校和两所专门学校的语言教学与大学预科教学经验,结合全日本最大规模的语言教育大数据,开发了“中日双师课堂”、“4A教学体系”、“科学保分系统”、“智能补课系统”、“学习效能培训”等5项专利的在线教育体系,使中国学生在国内即可体验国外先进的教育模式。同时,该公司与中国各高校合作开发在线交互式体验课程及科学化管理系统。
“智见未来”是一家科技型智能教育企业,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科学结合,秉持“起步与世界同步”的高标准与高创新能力,公司70%的核心成员为日本留学归国精英,也是“湖北省日本海归协会”的发起单位。公司每年定期举办各类中日友好交流活动,成为武汉市日本归国高端人才的聚集地。
我们诚邀各类日本归国人才、热爱日本及希望从事日语相关工作的人员、国内拥有日语教学经验与教育资源的精英加入“智见未来”,携手共创未来!
享川新能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公司规模为少于50人,公司类型为民营公司,所属行业为批发/零售。
2015年9月,习总书记访美期间,清华大学、四川省、华盛顿大学、华盛顿州四方签署了“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2+2合作协议。为落实协议,清华大学在四川省、成都市及天府新区的支持下,成立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于2016年3月正式入驻天府新区,致力于建设能源互联网领域的人才聚集平台、科技创新中心和产业发展高地。
研究院以能源互联网关键装备、智慧能源系统、信息赋能、能源环境经济协同等为主要研究方向,组建了32个高层次研究团队,汇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300余人,其中包括国家高层次人才3名,四川省级人才21名,成都市蓉漂人才10名,成都市创新创业团队1个;科研人员占比81%,副高以上或掌握核心技术的人员占科研人员比例达37%。
截至2021年6月,研究院承担科研项目483项,提炼核心技术70项,申请专利379件,获省部级科技奖励8项,孵化高科技创新企业13家,包括5家高新技术企业和1家准独角兽企业;举办能源互联网国际创新创业峰会、中美“2+2”清洁能源论坛、2018ACDC国际学术会议、第五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人居环境组全球总决赛等重大国际活动;与全球50家高校院所、110家产业企业和21家国际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