霖鼎光学-logo

霖鼎光学

20人以下

公司优势

霖鼎光学(上海)有限公司专注于超精密技术研发和光学工程智能制造,为客户提供超精密制造装备与光学器件量产解决方案。产品涵盖超精密制造装备系列、超精密光学模具系列、高附加值微光学器件系列,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生物医疗、智能汽车等领域。公司综合研究中心及中试生产基地位于上海市闵行区,拥有30余台超精密单点金刚石机床、50~300吨高端光学注塑机、各类单/多站式玻璃模压设备及各类超精密检测仪器,为集成电路、智能驾驶、消费电子、生物医疗等领域企业提供高品质的超精密制造装备、光学模具、微纳光学元件、光机电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

霖鼎光学注重研发和创新投入,拥有众多光学和超精密制造领域的核心专利和技术,公司坚持先进制造和高效生产的理念,贯彻管理创新和品质保障的思想,已通过ISO9001、ISO14001、ISO45001、IATF16949体系认证。

霖鼎光学(江苏)有限公司是霖鼎光学的全资子公司,位于中国经济百强县市——如皋市,占地面积100亩,建有超精密光学制造工厂及研发中心18万平方米,包含全球5轴+超精密加工实验中心、超精密成型实验中心、超精密装备智能工厂、超精密光学综合检测实验室、晶圆级微纳光学智能制造生产线,以及光学设计中心与方案展示中心。

如皋量产基地与上海科研及中试基地形成“产业制造+科技人才”双高地协同效应,是国际一流的智能工厂典范,并拓展成为以超精密制造为基础的智慧光学园区,具备强大的“点-线-面”产业示范带动能力。公司通过在光学行业打造标准化的超精密研发生产基地,实现光学设计和制造领域的全面技术覆盖和多元协同创新,搭建高端光学技术产业服务平台,推动光学超精密制造产业的高速发展。

AI智能简历诊断!

想知道你的简历存在什么问题吗?

从简历规范度、职业形象塑造、职场经历、核心能力、职场竞争力五个维度综合评估,为你的求职保驾护航!

立即诊断

20,861+ 岗位更新等你来订阅

一键订阅最新的岗位,每周送达

您可以在邮箱中随时取消订阅

海南科烁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6月29日,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美兰区白龙街道白龙南路39号B栋1单元101房,主营其他机械设备及电子产品批发。公司员工人数为1-49人。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科)是由国务院批准,在原信息产业部直属研究院所和高科技企业基础上组建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同时也是国家批准的国有资产授权投资机构之一,现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监管。它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十大军工集团之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六研究所(简称十六所),在钱学森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倡导下于1966年创建,位于全国四大科教城市之一的安徽省会合肥,现有在职员工近千人。十六所是国家军工一类研究所,主要进行低温与制冷、超导电子与低温电子、微波与毫米波技术的应用研究与产品开发,是国内最专业的低温电子技术工程应用研究机构之一。

十六所的产品涵盖了低温与制冷、超导电子、微波器件、气体纯化、真空技术、机械制造、计算机应用等多个领域。其主要产品广泛应用于红外夜视侦察、红外跟踪与搜索、前视红外、红外热成像、光电对抗、红外导弹预警、星地通讯等国防领域,并在国家探月工程地面测控系统、奥运会安保、世博会安保、超导送变电工程、天空环境地面模拟、氦气回收与纯化、石油勘探、新型汽车空调、深冷环保能源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低温接收机在中国探月工程“嫦娥一号”、“嫦娥二号”测控系统的应用中表现出色,获得了探月工程突出贡献奖。承担的超导接收机研制项目还将用于我国探月后续工程“嫦娥飞船”和火星探测飞行器的测控。

未来,十六所将秉承“科技创新、产业报国”的发展理念,通过持续改进和不懈追求,致力于建设成为自主创新、军民品协调发展的国家一流研究所。

滁州瑞科特电气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3月,位于南谯工业开发区乌衣园区,占地160亩。公司主要为国家电网下属多家上市公司配套生产保护柜、不锈钢户外柜、变频柜、互感器、交流模件、二次设备舱等电力设备。公司前身是南京瑞科特电气有限责任公司,因拆迁被滁州市南谯开发区重点招商引进。
南京瑞科特电气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0年,位于南京市浦口区珠江经济开发区,员工超过500人,是一家专业从事智能配电系统设备制造的企业,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电力配套领域的解决方案及相关产品生产服务,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电网建设、交通运输、新能源、工业建筑、通信等行业。公司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紧密合作,立足高起点,瞄准高端市场,凭借技术实力和先进生产设备,依靠瑞科特人真诚、专业、专注的企业精神,在智能配电系统设备领域迅速发展。

宜兴市福均精密铸造有限公司,公司规模为少于50人,公司类型为民营公司,所属行业为机械/设备/重工。

2015年9月,在习近平总书记访问美国期间,清华大学、四川省、华盛顿大学和华盛顿州四方签署了“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2+2合作协议。为落实该协议,清华大学在四川省、成都市及天府新区的支持下,成立了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研究院于2016年3月正式落户天府新区,旨在建设成为能源互联网领域的人才聚集平台、科技创新中心和产业发展高地。

研究院围绕能源互联网关键装备、智慧能源系统、信息赋能和能源环境经济协同等主要研究方向,引进了32个高层次研究团队,汇聚了300多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其中包括3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1名四川省省级人才和10名成都市蓉漂人才,以及1个成都市创新创业团队。科研人员占比达81%,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或掌握核心技术的人员占科研人员总数的37%。

截至2021年6月,研究院共争取到483项科研项目,提炼出70项核心技术,申请了379项专利,获得了8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并培育了13家高科技企业,其中包括5家高新技术企业和1家准独角兽企业。研究院还主办了能源互联网国际创新创业峰会,并举办了中美“2+2”清洁能源论坛、2018ACDC国际学术会议、第五届清华校友三创大赛人居环境组全球总决赛等一系列重要国际活动。此外,研究院与全球50所高校和研究机构、110家产业企业和21家国际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