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100-499人
公司优势
载人航天工程作为全球高科技发展的集大成者,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1992年,中国启动的这一工程,在“两弹一星”之后,成为又一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它是中国航天事业自诞生以来规模最大、系统最复杂、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最高的工程。二十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始终坚持高标准、追求高目标,迅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在这一工程中,中国科学院作为三大发起部门之一,自立项初期便承担了空间应用系统的主导工作。1993年,中科院决定组建“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作为非法人实体,负责整个空间应用系统的组织管理及总体技术研究。从1993年至2003年,该部挂靠于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实行独立运行。随后至2010年,该部挂靠光电研究院,继续独立运行。期间,总体部有效整合全国众多研究单位,利用“神舟”系列飞船和“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与应用项目,研制出众多有效载荷产品,圆满完成了多次飞行试验任务。这些努力在地球环境监测、空间天文、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环境监测与预报、微重力流体物理等领域取得了重大价值的成果,并在相关业务卫星中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了中国空间科学的发展水平,对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0年,随着整体部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科学院决定在此基础上成立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筹备),负责载人航天等重大科技应用系统的总体管理和技术集成。中心不仅组织协调相关科研力量,进行空间应用系统的战略研究、总体规划、系统总体设计、总体计划与管理、系统总体集成、测试、支撑保障、在轨运行和应用等各项工作,还协助管理中国科学院承担的载人航天工程各系统协作配套任务。
2012年,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成立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这是中国科学院唯一一个专门为完成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工程任务而设立的研究机构。成立以来,中心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空间总体机构,引领和推动空间站空间应用系统等重大任务为目标,致力于工程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协调发展,强化中心的战略研究规划、总体设计、计划与管理、支撑保障等能力建设,努力实现中心的跨越发展。
为了适应中心建设和工程任务发展的需要,中心设立了综合办公室、工程处、科技处、人事教育处、质量标准处、财务处、条件保障处等七个职能管理部门,以及系统工程部、专业技术部、战略发展部、可靠性保障中心四个科研及任务支撑部门。系统工程部下设系统设计研究室、集成测试研究室、有效载荷运控中心;专业技术部下设电子信息技术研究室、结构热控技术研究室、综合保障技术研究室;战略发展部下设战略规划研究室、空间探索研究室、数据利用中心。
截至2013年2月,中心现有在职员工186名,其中包括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5名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70名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共有89名中共党员,67名在读研究生,其中12名博士生和55名硕士生。中心已获得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三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培养点和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两个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点,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博士招生专业。
自成立以来,中心在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全军武器装备科技进步奖等多个奖项上取得了优异成绩,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荣誉,并被表彰为载人航天突出贡献集体。中心已有5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9人次获得“载人航天突出贡献个人”荣誉称号,3人获得曾宪梓载人航天基金奖。
当前,中国科学院正全力推进“创新2020”发展战略、“一三五”规划和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计划的实施。空间应用中心将抓住新的发展机遇,以院党组确立的中心定位为核心,遵循“一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以完成载人航天任务为根本目标,以实现“三性”贡献,成为不可替代的总体单位,确保中心的可持续发展。中心全体成员将团结一致,攻坚克难,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心实现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的发展。
在这一工程中,中国科学院作为三大发起部门之一,自立项初期便承担了空间应用系统的主导工作。1993年,中科院决定组建“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作为非法人实体,负责整个空间应用系统的组织管理及总体技术研究。从1993年至2003年,该部挂靠于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实行独立运行。随后至2010年,该部挂靠光电研究院,继续独立运行。期间,总体部有效整合全国众多研究单位,利用“神舟”系列飞船和“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与应用项目,研制出众多有效载荷产品,圆满完成了多次飞行试验任务。这些努力在地球环境监测、空间天文、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环境监测与预报、微重力流体物理等领域取得了重大价值的成果,并在相关业务卫星中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了中国空间科学的发展水平,对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0年,随着整体部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科学院决定在此基础上成立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筹备),负责载人航天等重大科技应用系统的总体管理和技术集成。中心不仅组织协调相关科研力量,进行空间应用系统的战略研究、总体规划、系统总体设计、总体计划与管理、系统总体集成、测试、支撑保障、在轨运行和应用等各项工作,还协助管理中国科学院承担的载人航天工程各系统协作配套任务。
2012年,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成立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这是中国科学院唯一一个专门为完成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工程任务而设立的研究机构。成立以来,中心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空间总体机构,引领和推动空间站空间应用系统等重大任务为目标,致力于工程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协调发展,强化中心的战略研究规划、总体设计、计划与管理、支撑保障等能力建设,努力实现中心的跨越发展。
为了适应中心建设和工程任务发展的需要,中心设立了综合办公室、工程处、科技处、人事教育处、质量标准处、财务处、条件保障处等七个职能管理部门,以及系统工程部、专业技术部、战略发展部、可靠性保障中心四个科研及任务支撑部门。系统工程部下设系统设计研究室、集成测试研究室、有效载荷运控中心;专业技术部下设电子信息技术研究室、结构热控技术研究室、综合保障技术研究室;战略发展部下设战略规划研究室、空间探索研究室、数据利用中心。
截至2013年2月,中心现有在职员工186名,其中包括1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5名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70名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共有89名中共党员,67名在读研究生,其中12名博士生和55名硕士生。中心已获得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三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培养点和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两个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点,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博士招生专业。
自成立以来,中心在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全军武器装备科技进步奖等多个奖项上取得了优异成绩,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等荣誉,并被表彰为载人航天突出贡献集体。中心已有5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29人次获得“载人航天突出贡献个人”荣誉称号,3人获得曾宪梓载人航天基金奖。
当前,中国科学院正全力推进“创新2020”发展战略、“一三五”规划和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计划的实施。空间应用中心将抓住新的发展机遇,以院党组确立的中心定位为核心,遵循“一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以完成载人航天任务为根本目标,以实现“三性”贡献,成为不可替代的总体单位,确保中心的可持续发展。中心全体成员将团结一致,攻坚克难,以实际行动推动中心实现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的发展。

20,861+ 岗位更新等你来订阅
一键订阅最新的岗位,每周送达
🎉恭喜你,订阅成功
继续订阅您可以在邮箱中随时取消订阅
昆山市陆家镇昆利商行,公司规模小于50人,公司类型为民营企业,所属行业为生活服务。
上海琦秦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公司规模为少于50人,公司类型为民营公司,所属行业为仪器仪表/工业自动化。
广东亿鑫丰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模切自动化生产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与服务。其主要产品包括:J520F-DC全自动极片模切机、F650DC-A(材料瑕疵检测,贴标)分条机、J720X-E极片机生产线、全自动高速五金模制片机(卷绕多极耳专用J350D-A)、全自动高速五金模制片机(连续涂布专用J350D-B)、全自动高速五金模制片机(间隙涂布专用J350D-C)、全自动高速数控模切组合线(D200、D300组合线)、M600F-A型(CCD定位)平板冲切机、铝塑膜全自动分切机和350实验打样机。
上海上胜生态工程有限公司诚招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