旻投电力
500-999人
公司优势
(二)业务介绍:
1. 现场运维:依靠专业运维团队,基于安全运行规程,采用巡检、常规缺陷处理、预防性维护、周期性维护及设备性能检测等措施,确保设备稳定运行,减少故障发生,保障电站发电效能。
2. 7/24监控:借助MCEP智能运维平台,实现电站设备全天候实时监控。实时收集气象数据和发电设备运行信息,利用智能化分析和对比,提前预警设备潜在问题,辅助现场运维。
3. 故障抢修:秉持电力行业的快速响应原则,将设备故障修复视为“金钱”。建立备品备件库,制定故障抢修预案,开设内部管理绿色通道,提供24小时紧急抢修服务,最大限度缩短故障停运时间和电量损失。
4. 电站性能检测与质量评估:设有专门的部门负责新能源电站性能检测和质量评估,配备先进检测设备和技术团队,能够准确评估电站各个环节的电量损失及设备可靠性。
5. 电站优化改造:凭借自主研发能力和运维数据分析能力,针对系统缺陷、设备性能不足、电力调度需求升级等情况,为电站业主提供优化改造方案并执行。
6. 第三方售电及综合能源管理:已获得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售电资质,并具备用电侧综合能源管理技术及团队。
7. 受托经营:旨在改善新能源投资者的电站管理和提升其整体盈利能力及现金流稳定性,接受投资者委托管理其新能源电站。

热招职位
相关职位
20,861+ 岗位更新等你来订阅
一键订阅最新的岗位,每周送达
🎉恭喜你,订阅成功
继续订阅您可以在邮箱中随时取消订阅
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建于1979年,占地面积3200余亩,现有员工3800人,总资产超过40亿元。该公司专注于植物秸秆的研究、开发与综合利用,业务涵盖铸造材料、工业酚醛、生物质化工与生物质能源、新资源食品与生物医药、建筑节能新材料五大领域。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农业产业化全国重点龙头企业,设有行业内唯一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三个国家认证认可实验室和七个研究所。“圣泉”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集团研发中心员工超过300人,其中包括高级职称人才30余人、外籍高级专家27人、博士15人、硕士120人,每年新申报专利百余项。公司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和中国民营制造业500强。
自成立以来,公司致力于将中国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植物秸秆的开发、研究和利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全球生物质化工与生物质能源产业的领军者。其主导产品呋喃树脂在全球市场销量领先,酚醛树脂产量位居世界前列,是“神舟”飞船保温材料的供应商、亚洲最大的专业酚醛树脂供应商和中国耐火材料专用酚醛树脂标准的起草单位,引领着行业发展。
创新是圣泉文化的基石,公司已建立起全面的立体创新体系。截至目前,公司承担了10多项国家级重点项目和30多项省级重点项目,累计申请受理国际、国家发明专利273项,主持制定14项国家标准和10项行业标准,并参与制定4项国家标准,连续四年荣获国家标准制定单位奖。2011年,公司获得国家4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证书,并在同年5月获得济南市首届市长质量奖。
公司在产品和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唐和唐、“安特福”酚醛防火保温板、特种环氧树脂等。特别是“安特福”防火保温板,解决了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安全问题,已在“神八”、“神九”、“神十”飞船中应用,彰显了公司的科技实力。此外,公司还成功开发了生物能源与新材料一体化项目,解决了非粮纤维素乙醇的成本问题,使纤维素乙醇的商业化生产成为可能。该技术被称为“圣泉法”,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圣泉集团秉持“取之于自然,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的理念,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累计投入8000多万元用于社会教育、扶贫救灾等活动,并建立了3000万元的慈善公益基金,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未来,圣泉将继续加强科技创新,发展生物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加大对生物质的研究力度,布局全国生物质能源与化工产业集群,最终建成国际知名的企业,实现“立百年圣泉,为人类造福”的愿景。
苏州新雷蒙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苏州新雷蒙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于2023年5月在苏州常熟成立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球化的新能源数字化管理产品和服务,目标是成为新能源领域中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的领军企业。
公司主打的SOLARHUB智慧能源数字化管理平台,涵盖了光伏系统、电池系统、户用储能、商业储能、综合能源等新能源领域的核心业务,通过连接边缘计算和大数据云平台,提供发电、并网、储能、能源管理、调度、运维等全方位的智慧能源数字化管理服务。
此外,公司自主研发并生产了适用于光伏和储能领域的Wi-Fi、4G数据棒和内置电路板等硬件产品,这些产品能够适配各种主流品牌如并网逆变器、微型逆变器、储能逆变器和电池产品,并成功打入欧美等多个国际市场。
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
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是经国家版权局正式批准成立(国权 [2005]30 号文)的我国唯一音像集体管理组织,依法对音像节目的著作权以及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实施集体管理。
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的宗旨是:遵守我国法律、法规和我国参加的国际著作权条约,本着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精神,维护会员的合法权利,规范音像节目的合法使用,促进我国音像业及音像市场的发展。
一、概况
协会的业务范围包括:
(一)依法与会员签订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合同,为集体管理的目的进行音像作品权属的登记、曲库的管理和相关信息的公示;
(二)依法与使用者代表协商使用费标准,就使用费标准争议提起行政裁决或法律诉讼;
(三)根据会员的授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与音乐类视听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的使用者签订使用合同,收取使用费;
(四)将收取的音像著作权使用费向会员分配及向其他权利人转付;
(五)就侵犯本会管理的音乐类视听作品/录音录像制品著作权的行为,向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行政处罚或提起法律诉讼及仲裁等;
(六)为促进保护中国音乐类视听作品/录音录像制品著作权在海外的权利,以及海外音乐类视听作品/录音录像制品在中国内地的权利,与海外同类组织签订相互代表协议;
(七)为提升著作权集体管理效率,推进著作权集体管理业务数字化转型;
(八)增进权利人和使用者对著作权保护的了解,促进我国音像著作权保护水平的提高,规范市场行为,化解纠纷,为权利人和使用者提供有关的业务咨询和法律服务;
(九)为促进音像节目著作权保护水平的不断提高,总结著作权集体管理活动的实践经验,积极向国家立法机关和国家著作权主管部门提出建议;
(十)加强与音乐类视听作品/录音录像制品权利人和使用者的联系,发布音乐类视听作品/录音录像制品和有关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的信息;开展与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有关的研讨、交流活动;依照有关规定,经批准,对音像产业繁荣发展有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
(十一)开展其他符合本会宗旨的活动。业务范围中属于法律法规规章规定须经批准的事项,依法经批准后开展。
管理的权利种类包括:
(一)表演权;
(二)广播权;
(三)复制权;
(四)发行权;
(五)放映权;
(六)出租权;
(七)信息网络传播权;
(八)录音制作者获酬权;
(九)其他适合集体管理的音乐类视听作品/录音录像制品著作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
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将大力促进海内外音像集体管理的合作与发展,积极做好法律保障和版权保护工作,推动中国音像业的整体发展。中国音像著作权集体管理协会接受业务主管机关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民政部的指导和监督管理,会址设在北京。
二、权利来源
协会管理音像著作权,其权利来源为:
(一)会员授权;
(二)与海外同类协会签署相互代表协议,从而获得对海外音乐类视听作品/录音录像制品进行管理的权利;
(三)依据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三、职能
(一)对会员及音乐类视听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的登记、管理;
(二)在权利人难以有效行使权利的领域依法向使用者发放许可、收取使用费;
(三)根据作品被使用情况向权利人及时分配使用费;
(四)对非法使用音乐类视听作品/录音录像制品的行为以自己的名义主张权利;
(五)代表海量权利人与超级平台平等谈判,争取公平的传播资源和对价,维护行业公平的竞争秩序,进行著作权集体管理的宣传;
(六)经国家版权局授权,承担法定许可使用费的收转工作;
(七)经与海外同类组织签约,可代为管理和行使海外音乐类视听作品/录音录像制品在中国大陆地区的著作权。
四、会员
音集协实行会员制,会员为单位会员和个人会员。凡是依法享有音乐类视听作品/录音录像制品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通过与音集协签订音像著作权合同,成为音集协会员。本会不向会员收取会费,会员有权利根据作品使用情况参与使用费的分配。
伊戈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伊戈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9年,总部设在中国佛山,专注于能源和信息技术领域,利用电力电子技术,为全球市场提供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致力于成为顶尖的科技创新企业,为客户、员工和社会创造持续增长的价值。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在制造能力上建立了五个生产基地,并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另外五个生产基地的建设,逐步实现数字化智能制造,以满足客户需求。在研发方面,设立了五个研发中心,不断推出创新产品,保持与行业同步发展。在营销策略上,伊戈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分别在中国、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德国和中东等地设立了销售及售后服务机构,与核心客户群建立了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2017年12月29日,伊戈尔电气在A股上市,股票代码为002922;2018年,公司全面启动数字化转型,优化业务流程,稳步实施中长期战略规划。同时,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的规划与建设作为公司的基本准则和行动指南,进一步推动了公司的使命与愿景的实现。
安徽光纤光缆传输技术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所,亦称安徽光纤光缆传输技术研究所,创立于1970年,是中国最早的光传输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的专业机构。该研究所分别在安徽省的淮南市与合肥市设有分部。
经过五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该研究所累计取得了300余项科研成果,荣获了12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其中包括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以及2项三等奖。研究所主导修订了40余项国际和国家标准,并获得了170余项国家专利。此外,还获得了“安徽省质量奖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等荣誉,并拥有“宇航光纤互连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光缆组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光纤传感工程实验室”、“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目前,研究所专注于光传输、光传感、光处理等领域的科研生产,主要产品包括特种光缆、连接器及组件、光器件、光模块、光纤传感器等,并具备提供线缆工艺设备和光电传输系统集成服务的能力。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雷达通信、预警探测、航空航天、水下通信等多个领域,覆盖了海、陆、空、天的各个应用场景。研究所对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和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
面向未来,研究所正积极进取,致力于推动光技术发展,开启新的征程,以实现更加辉煌的成就。如需申请职位,请将简历发送至邮箱:cetc8hr@cetc.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