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星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100-499人
公司优势

20,861+ 岗位更新等你来订阅
一键订阅最新的岗位,每周送达
🎉恭喜你,订阅成功
继续订阅您可以在邮箱中随时取消订阅
中山市宏创模具五金有限公司,公司规模为少于50人,公司类型为民营公司,所属行业为批发/零售。
上海鸿晔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的主营业务包括恒温晶体振荡器、跳频滤波器、无线测温系统、天线、功放、原子钟和芯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通过多年的技术研究和积累,公司已经建立起一支强大的管理和技术开发团队,并形成了灵活高效的研发和生产体系,具备较强的产品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公司荣获多项荣誉,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闵行区小巨人企业和上海市小巨人培育企业等称号。
有志者请加入博立恩自控阀门有限公司,你不会选错的!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于1954年,其前身是国家建工部西南建筑科学研究所。经过数次改革与发展,现已成为一个集多种专业领域、科技实力强大的综合性建筑科研机构。自2001年转变为现代企业以来,公司明确提出了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开发与技术服务为生存基础,发展与改革为动力"的策略,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优化组织架构与专业布局,同时在巩固科研与技术服务的同时,积极创办科技型实体。目前,公司已经成长为一家能够承担科研、质量检测鉴定、勘察设计、监理、咨询、专项施工和新产品研发等多方面业务的综合性研究单位,具备了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资质、咨询甲级资质、建筑与市政监理甲级资质、综合检测资质等全面的建筑行业认证。
作为国家级“建筑能效测评机构”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试验室”,我院还拥有“国家实验室和检查机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四川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程技术中心,同时也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之一。我院被认定为四川省技术标准创制中心、四川省建设创新型企业试点企业,并且作为全国建筑物鉴定与加固标准技术委员会的依托单位。
我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包括全国工程建设标准人物2名、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29名、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4名、四川省学术学科带头人及后备人选6名、全国青年岗位能手1名、千人计划入选1名、四川工匠1名, 成都工匠1名。截至当前,全院在职员工共计800多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19人、硕士研究生200多人。我们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多所知名高校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与人才培育关系。
秉持“创新建筑科技,诚信技术服务,持续改进管理,永远满足客户”的理念,我院致力于建筑技术研发工作,已完成科研项目900余项,参与编制或修订国家和地方标准281项,获得国家专利局授权的知识产权279项,累计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20余项。我们的科研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领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
我院荣获多项荣誉,包括住建部颁发的“全国建筑节能先进集体”、“全国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先进单位”,四川省颁发的“建筑科技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省级五一劳动奖”,以及2012年的“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2019年荣获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科技创新奖”组织奖。
合润科技(云南)有限公司坐落于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昆明片区,隶属于中国中小缸径发动机领军企业——云内动力集团,致力于推动云南高端制造业国际化进程,业务涵盖制造、技术、服务及进出口等多个领域。
云内动力集团的历史可追溯至1956年成立的“云南内燃机厂”,目前注册资本为105,170万元。集团旗下拥有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0903),并已深耕柴油机研发和生产六十余载,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发动机行业及中国内燃机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云内动力集团秉持“全价值链体系增值的精益管理”理念,持续在市场、质量、成本、服务、品牌等方面取得突破,重点发展智能新能源动力总成、改装车及智能农机、汽车电子、智能门窗及节能新材料四大产业板块,产品覆盖动力总成、高原特色智能农机、节能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云内动力集团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响应国家发展战略,依托国有资本整合与内外联动的区位优势,成立了合润科技(云南)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负责将中国先进的工业产品和技术引入南亚、东南亚、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并协助这些国家的企业开拓中国市场,共享发展机遇。
合润科技将利用云内动力集团在产品技术配套、销售服务网络、海外市场布局以及国内供应链方面的丰富资源,整合新能源汽车、发动机及传统燃油车、润滑油等三大产业的先进生产技术、标准及产业链配套,实现产品与技术的输出。从方案设计到生产线建设,再到产品制造、技术培训及销售服务培训,全面提升合作国家和地区企业的制造能力,实现本地化的产品开发和生产,并为合作伙伴提供中国市场商业拓展服务。
2022年9月,合润科技与奇瑞国际合作,成为奇瑞国际全球四大核心出口商之一,在亚太、非洲、南美等区域与奇瑞国际紧密合作,共同开拓市场,推进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出口业务。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加大投资力度,通过不断创新的技术应用,确保优质产品的稳定供应,致力于向各国合作伙伴提供最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助力他们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追求更高品质的发展。